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

三台在线

搜索

楼市将“改头换面”?大基建启动,央行出手,上半年房价成拐点

  [复制链接]
Lesky 发表于 2022-3-8 20:33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三台事早知道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 |

x

楼市运转的核心逻辑是什么?相信对此不同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,对于小白而言,房子就是居住属性,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,结婚、生子、人为父母的需求自然产出,基于这种情况之下,买房就是刚性需求。而对于投资性群体而言,房子也仅仅只是投资品的衍生品,低入高出是套现的最直接手段,所谓的持房周期也只是变现方式而已。

当看到这里时,请问大家是什么感受?恐怕就是你想反驳,但又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现实。如果要说更加直白一点的话,那就是房地产行业的底层逻辑就是信贷资源和杠杆。至于如何理解这句话,其实大家应该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上来想问题,上游给予开发商庞大的贷款,让其快速融资拿地、建房,下游给予购房者贷款,能够提前数十年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。


由此可见,我们得明白一个道理,那就是房地产行业的本质就是金融行业,在良性杠杆面前,我国也是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,例如我国城镇化进程接近60%、人均面积40平方、城镇居民拥有率高达96%。从这些赤裸裸的数据来看,在某种程度来讲,不管是房地产本身经济结构,还是土地财政,都逐渐成为了城市经济的唯一支柱。反观另一边,市场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大家思考,例如我国住房空置率为22.4%、房产资源的两极分布促使每一个人都面临不同的现状。而在另一边作为仅有的4个一线城市30%的土地供应承载着70%的住房需求,在某种程度上来讲,租金比房价更为重要。


事实上对于今年楼市而言,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,那就是市场将改头换面,大势所趋。明面有着各地创新调控措施,例如二手房参考指导价、购房资格社保门槛调整,只要城市主体做好了准备,市场冲击就是必然事件。反观暗地里房地产税正在有序进行,退而其次来讲,在经过第三轮土地集中出让的数据支撑下,土地市场或将成为影响供给端、消费端的唯一因素。

客观来讲,现在春节才刚刚过去1个月,大家备受瞩目的返乡置业并没有热度,相反有的地区在外界因素影响下,实体经济多次受到冲击。这一点作为回家过年的人感触尤为深刻,以前攀比的是买房买车,而如今却只是一个稳定的工作而已。


仅从这一点来看,老百姓的消费力看似有潜力,实则经不起折腾,也许大家并不知道这一次房价能跌多少,但不得不说每个人都明白房价肯定也不会上涨。

基于这个市场预期下,我国大基建正式启动,据相关机构测算,在“十四五”时期,全国将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748.8万套,预计2022年保障性住房接近200万套,同比增长110%。别以为这只是说说而已,实际上北上广深市场已经拉开序幕,而这一次大基建将会代替现有的市场供给持续向未来5年的市场前进。至于如何来理解这句话?其实大家可以想象5年前的棚改,2年前的旧改,不管市场如何发展,作为房地产行业而言,总有一个基调引导市场前进。而对于本轮调控而言,大基建就是核心方向,保障房、租赁市场将成为一线、准一线城市吸引人才的手段。


在如此庞大的供给规模下,今年央行似乎早早地出手了,释放信号值得大家深思。1月份,新增人民币贷款3.98万亿,预期3.33万亿,去年同期3.58万亿;新增社融6.17万亿,预期5.45万亿,去年同期5.19万亿,而M2同比上涨9.8%。在社融资金快速上涨的格局下,这说明了一个道理,那就是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,或者说这是为了满足企业、大基建的融资需求。

如果要说更加直白一点的话,那就是货币的水源正在实体经济灌溉前进,这一点也符合前段时间央行负责人的观点,那就是金融机构要主动出击,货币政策要灵活性。

介于以上2点,我只能说上半年房价成拐点,在货币政策铺垫和大基建启动的叠加影响下,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市场,都显得有点失宠,这一点在价格倒挂上表现的淋淋尽致,所以房子不好卖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。


总的来说,房价不可能上涨已经是众所周知,此时买房的无非就是刚需和自住,例如孩子上学、结婚生子。平心而论,介于当下敏感时刻,买房子一定要眼见为实,所谓的期房影响的因素终究不可控,这一点要细品。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全部回复1 显示全部楼层
开心财主 发表于 2022-3-9 04:57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顶一个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|

本版积分规则

楼主

论坛元老

热门推荐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