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台龙门阵》家风故事(4)
祖德流芳敦睦堂
一一敦睦宗亲、和睦乡邻的吴氏家族
邹 开 歧
每年农历春分这一天,四邻八乡、方圆百里、乃至各州府县的吴氏族人,成群结队、扶老携幼,怀揣着对先祖的感恩之情,相聚于西平镇柑子园村的吴氏宗祠。沿用古典祭祖仪式,进行堂祭和墓祭。
堂祭,在吴氏宗祠举行;墓祭,在宗祠旁边的吴氏先祖墓地展开。
据考证,本祠始祖吴公中旌于清康熙年间率领吴氏子孙数十人,从福建龙岩远迁四川,展转来到三台县西平这方土地上,辛勤耕耘,创家立业,已有300多年历史。
为了让吴氏子孙继先祖之道,扬先祖之德,耀吴氏之门楣,壮家族之基业,承吴氏之优良传统,于清乾隆初年,在当年观音场东门外修建了吴氏宗祠。大门上的一副对联“福建龙岩遗香远,梓州敦睦世泽长”,道出了吴氏宗祠“敦睦堂″始祖的渊源。
吴氏宗祠的恳亲祭祖,不仅仅是提倡孝道,不忘父母养育之恩,而是为了传承爱国爱乡、尊宗敬祖、感恩重义之美德,对本族子孙公德与私德的一次考核与检阅。其目的,是让分散于四面八方的宗亲走到一起,认亲寻根,恳亲联谊,取长补短,共谋家族文明兴旺之大计。让中华民族尊宗敬祖、感恩敬孝、和睦乡邻的家族美德代代相传。
西平人都清楚,吴氏族人历来习武之人特多,被称为“吴家的拳头子”,却从未在这方土地上逞凶或惹事生非,而是用于维护一方平安。
每一次的祭祖大典,仪式照旧,内容却不断更新。颂诗、读文、讲史,颂扬吴氏族人的新人新事,重温吴氏族人的家规家训,彰显吴氏族人在过去一年中,对国家、对社会作出的新贡献!
三台县西平镇这一方的吴氏族人,非常看重每年春分的宗祠祭祖大典。
老人们带着儿孙参加祭祖大典,是为了让儿孙们长见识,牢记吴氏族规,知道自己作为吴氏的后辈儿孙,什么事该作,什么事不该作;儿孙们带着老人来参加祭祖大典,是向族人展示自己的家庭和谐;说明自己在过去一年里,没做过对不起吴氏祖先的亏心之事。西平吴氏有一句口头语: “只要我没做过违法乱纪、伤风败俗那些事,每年春分节进祠堂祭拜祖老先人,心头不得虚,腿肚子不得发抖!”
祭祖活动的最后,是吴氏后裔面对先祖,发表祭祖宣言: “ ……爱祖国、爱家乡、重忠义、守诚信、敬孝道、尚名节、走正路、行善事、明是非、除陋习、倡文明、创和谐、记住感恩、团结友邻乃吴氏子孙行为之准则……″。
祭祖结束,别开生面的坝坝宴,成了吴氏宗亲的联宜酒会。
三台县西平镇吴氏族人通过每年的春分祭祖,向社会展示了国家有法,家族有规,才是国家繁荣倡盛,家族兴旺发达的根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