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台龙门阵》
“迎宾广场”的前世今生
邹 开 歧
三台县城西门外,牛头山下,有一个人气最旺,最最热闹的地方叫“迎宾广场”。别看很多人都在那儿求生计、享欢乐,对这个“迎宾广场”的真实身份及其历史,未必知晓。
现在的迎宾广场,最早的名字叫“中山公园”,为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所建,因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得此名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,更名为“人民公园″。
公元一九九八年之后,便有了“梓州公园”和“迎宾广场”的称谓。因为有“公”无“园”,只剩下一块稍觉拥挤的场地,“迎宾广场”这个名字就叫得更响了。
我搬起指头算了一下,从当年的“中山公园”和后来的“人民公园"到现如今的“迎宾广场"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。不仅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的发展历史,而且是三台人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见证。
抗日战争时期,在这座公园里发生了很多值得载入史册的大事。
据我所知,1938年,东北大学内迁三台,三台各界人士,在公园里召开了三千人的欢迎大会,欢迎东北大学内迁三台!
1941年,三台各界人士在这里举行了抗日救亡誓师大会,上万人聚集在这里,听千人演唱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等抗日歌曲。
1943年5月,三台县中小学生在这里举行千人大合唱,听众达万人。最后唱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时,千余名歌手和万民听众,庄严肃立,齐声合唱。歌声慷慨激昂,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”的口号声惊天动地。
由于东北大学内迁三台的文化渗透,让三台这座后方小城燃起了熊熊的抗日烈火。
1937年末,三台成立了“抗敌后援会三台分会”,1938年,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及进步人士推动下,成立了“抗日总动员委员会”,紧接着,内迁三台的东北大学成立了“东北大学抗敌后援会”。三个组织紧密配合,以城区中、小学校为主体,成立了20个宣传队,通过讲演、歌咏、标语、街头剧演出等形式宣传抗日,组织募捐。很多大型活动,都是在牛头山下的“中山公园”举行。
特别是日本飞机两次轰炸三台,激起了三台人民的国仇家恨。绝无仅有,至今保留完好的防空洞,就在人民公园旁边的牛头山半腰。
八年抗日战争,三台就有44700多人参军,按当时三台全县总人口计算,每20位三台人,就有一人奔赴抗日前线。
由三台一批知识青年组建的抗日远征军,就是在中山公园召开的出征誓师大会。
我还要怀着沉痛和崇敬的心情告诉大家,公元一九三三年三月一日这天,中共三台北区区委的领导人及其骨干张天汉、王光临、李少华、黄天元四人,因组织柳池暴动,发动群众抗捐、抗税,反对旧军阀欺压百姓,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于牛头山下。四位共产党人被绑赴刑场时,沿街高呼口号,“打倒烂军阀田颂尧!”“拥护苏维埃!”“共产党万岁!”
中共三台党史有载 : “ 张天汉矗立刑场,虽身中三弹,鲜血淋淋,高呼口号,至敌人向头部开枪,始命绝声停!”
历史告诉我们,八年抗日战争,地处大后方的三台人民,用行为给后辈儿孙竖起了一座爱国主义的传世丰碑。
中山公园,就是这座传世丰碑的见证!
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,人民翻身解放,这里有革命烈士的鲜血!
新中国成立,改中山公园为人民公园。
建国初期,在这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抗美援朝志愿军。
社会主义建设时期,县委、县政府,凡事关全县的大型庆祝活动或誓师动员大会都在这里举行。特别是每年十月一日的庆祝活动,都是在人民公园拉开序幕。
平日里,人民公园最聚人气的当数足球场,一批又一批的足球健儿,都是在这里锻炼出来的。每天下午,坐在牛头山的树荫下看足球健儿的风采,那才叫享受!
据我所知,在人民公园里所开展的每一项活动,都有着富于传奇,甚至听了足可以让人回肠荡气的故事。说不定有很多人,在这里都有龙门阵可摆。
人民公园,是三台不可丢失的一个文化符号。
当年的“人民公园″已改名为“迎宾广场″。
很多人未必知道,这个“迎宾广场”的真实身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