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台龙门阵》
天下麦冬第一村(之三)
邹 开 歧
千里涪江城中村,万里山河村中城。
民间有句俗话:“人有人不同,花有几样红”。世间万物,也同人一样。就说这行政区划,村与村,虽说都是相同的级别,但村与村之间,各有各的人事沧桑,各有各的地理位置,各有各的发展前景,各有各的发展力度。
当今三台县芦溪镇所辖的涪城村,虽然也是最基层的行政村,皆因所处的地里位置不同,与其他村相比,自然而然地存在着很大差异。
接着要摆的龙门阵,就是一一
千里涪江城中村,万里山河村中城。
很多年以前,千里涪江岸,建了一座城。涪水绕“城″过,取名叫“涪城″。
当今涪城村的地盘,曾是古涪城县所在地。经考证,已有1500多年历史。从公元502年起,这里有相当长的时段,一直是“县城″所在地。
现世而今,当年的“涪城县”所在地,挂上了“涪城村”的牌子。但是,千百年来,这方土地既是城中之村,又是村中之城。
以“麦冬”为载体,走南闯北,飘洋过海,“涪城”巳成为华夏之名“城”。
当今的涪城村,已成为涪城麦冬的种植基地。2500亩麦冬产业,不但是全村人的物质财富,麦冬文化已成为涪江沿岸的品牌。
按照新村与产业协同推进,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同步发展的思路,涪城村正在全力建成“麦冬葱郁,果蔬飘香”的产业新村综合体。已经探索出药、粮、菜、经济作物复合模式,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。
有一年夏天,我应时任县妇联主任王开蓉的邀请,去涪城村摆有关家风建设的龙门阵。当我走进涪城村,哇塞!展现在眼面前的是成片的麦冬,长势喜人,焕发出勃勃生机。为增加土地利用率,在麦冬地里种植了玉米。由于间距较远,加上科学管理,麦冬地里的玉米长势普遍的好。
近年来,在抓麦冬高产栽培的同时,已探索出“麦冬套种高架蔬菜”增效耕作模式。这不仅减少了农户耕地、整地的投入,还大大降低了肥料及农药的生产成本。既保证了麦冬产量,又稳定了粮食生产。
涪城村虽然将90%以上的土地用于麦冬种植,家家户户既不缺粮食,又不缺蔬菜。
三台县芦溪镇涪城村,虽然只是一个村,却有着极其厚重的城之内涵。
今天的涪城村,为当年涪城县所在地。后来又成了涪城坝与殷家濠……
龙门阵接着摆一一
涪城坝常年闹水患 殷家濠乱世出好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