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台龙门阵》
最优美的旋律 源于梓州大地(6)
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作曲界领军人物罗忠镕涎辰100周年
邹 开 歧
海天永隔故人情
罗忠镕在悉尼歌舞剧院,翻开《高山青》的曲谱,回味着熟悉的旋律,他怎么也没想到,出现在眼前的词作者名字,居然是邓禹平!
“邓禹平”三个字的出现,罗忠镕的思绪,一下子回到了当年同邓禹平在一起的那些日子、那些事……
正如他在一篇文章中写的 : “其实这首曲子我早已熟悉,并且十分喜爱。当我知到这首曲子的词作者居然是多年不见的老友邓禹平,真是喜出望外……。”
罗忠镕当即打听邓禹平的下落,却没有结果。
1985年十一⺝,罗忠镕应西德学术交流协会的邀请,作为中国有成就的作曲家,前往西柏林,进行学术交流。
在西柏林,罗忠镕结识了中国台湾大学外国文学系齐邦媛教授,总算得知邓禹平的消息。于是,连夜连晚满怀深情地给邓禹平写了长长的一封信 :
“禹平老友:
多年不见,别来无恙!我最近应邀来到西柏林,有幸结识齐邦媛教授,从她那里得知你最近曾获奖,还重新出版了诗集《我存在,因为歌,因为爰》。作为老朋友,怎不万分高兴呢?
此外,齐教授谈到你身体欠安,这又令我担忧,望你善自保重,早日康复……听齐教授说你的诗作文情并茂,早已脍炙人口。我想,如果我能有幸读到你的诗,定然会感慨万端,但不知能惠赠一册否?说不定我还能将其中某些诗作谱为歌曲,这对我们过去的深厚情谊,倒是一种很好的继续……”
怀着殷殷之情的罗忠镕,他哪里知道啊,此时此刻的邓禹平,已失去了阅读书信的能力。
热心的林海音托女儿夏祖丽将邓禹平的《我存在,因为歌,因为爱》航寄给罗忠镕,并告诉罗忠镕,邓禹平笫二次病倒的实情……。
罗忠镕滿怀深情、热泪盈眶地读完了邓禹平的诗集。明明知道邓禹平已经失去了阅读书信的能力,依然写了一封深切怀念老友的信寄给了林海音。
“……非常感谢,来信及禹平诗集均已收到。
真没想到,此次柏林之行竟能一親故友心声,这不能不感谢齐邦媛教授的热情相助。
禹平的诗,说得上是用心血写成。感情之真挚,情调之悽惋,每读一首,不禁使我热泪盈眶。当然,这里面还掺杂着我本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。禹平虽然身遭不幸,但他的诗集能广为流传,对他来说,也是大幸了。……”
林海音收到罗忠镕的信,于1986年2月9日在台湾一家大报副刊上,发表了一篇题为《海天永隔故人情》的文章。文中写道 : “我们收到这封信也诵读再三,深受感动。1985年12月21日,禹平终于撒手人寰,寂寞而去!既不存在,也就没有歌,没有爱了,但在生命的最后,竞有这幼年不忘的友情出现,禹平死亦瞑目了。”
紧接着1988年,罗忠镕作为中国大陸作曲家代表之一,赴美国参加隔绝了四十年之后的海峡两岸作曲家首次历史性聚会。
海峡两岸作曲家聚集一堂,共商振兴民族音乐之大计,为两岸的文化交流,增进友谊做出了可贵的贡献。
1993年4月,罗忠镕赴台湾进行了10天的讲学与交流,受到高规格的礼遇和评
价。可惜的是,好友邓禹平巳不在人世。
同年下半年,受欧洲著名乐团之一的荷兰“新室内乐团”之托,谱写室内乐《琴韵》,在阿姆斯特丹等地多次演出,获得成功。
罗忠镕经过岁月的熔炼,生活的洗礼,为他所径历的时代,用旋律精心铸造了一系列堪称传世佳作的精神产品。
龙门阵接到摆一-
用旋律谱写的传世佳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