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台龙门阵》潼川古城风云录(6)
邹 开 歧
田颂尧横征暴敛
老百姓苦不堪言
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中国人,可能对“横征暴敛”这个词儿会感到陌生。在上个世纪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,这个词儿不但成为老百姓怨声载道的口头语,还像大山巨石一样,压得穷苦百姓气都喘不过来。
且听我龙门阵接到摆一一
话说田颂尧这条“冬瓜”,为保存他参与军阀混战的实力,在割据三台及其川西北20余县之后,正事不干,坏事接二连三跟倒来。想方设法,搜刮民脂民膏,供养他那支庞大的军队。1929年,由他开设在三台的川西北银行发行纸币100万元。并向所辖各县摊派“纸币基金”,作为“29军银票”,在他所占领的防区内流通使用。估逼着老百姓用血汗钱兑换来的所谓“银票”,到后来,成了一堆毫无用处的废纸。正如老百姓说的,这种一点儿用处都没有的“银票”,“用来擦勾子都豁屁股″。
心肠歹毒的田颂尧,在统治川西北期间,还做了一件天良丧尽、断子绝孙、让老百姓切齿痛恨的最最可恶之事,就是将田赋预征到了民国五十二年(即1963年〉,预征税款的年限长达三十年啦,啥子慨念啊! 各项苛捐杂税,可以说是多如牛毛。仅1932年,就有军火饷、行政费、临时费、医药费、残疾士兵的遣散费、士兵死了的埋葬费,还有交通运输费、枪枝弹药费,所谓的清乡费等等等等。
这还不算,心口子比城墙倒拐还厚的田冬爪,1933年和1934年,又增加了十几种捐税。他养的那些士兵,脚上穿的草鞋,都作为搜刮百姓钱财的名目,用老百姓的血汗钱去买。
田颂尧的横征暴敛,已经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,还雪上加霜。又打着修筑潼绵、潼赵、潼射公路的旗号,征集民工白白地出力流汗,还收取各县、区、乡场镇一切庙产拍卖充公,结果,装入了他自己的口袋。
有民谣为证 : “民国世道颠倒颠,层层压迫受熬煎。苛捐杂税多得很啰,旧税未缴新税添。逼得百姓无路走啊,妻离子散多惨然。”
更可恶的是,辖区内关卡林立,二十里一关,三十里一卡,强行对过往水陆商贾征收过往费用。县城潼川及乡镇集市,地上摆摊的、双手端篾簸簸的、手上提篮子的,背上背筐、肩上挑担的,谁也难逃征税的灾难。甚至卖菜卖草的农民,挑葱卖蒜的村姑要进出三台县城的城门,也要给守城卫兵交门费,或给点儿好处,才能进出。
又因田颂尧属下的军官克扣士兵军饷,这些士兵烂丘八些就在外面胡作非为,估吃霸赊,抢劫财物,这些伤天害理之事,简直就成了“家常便饭”。这就叫“上樑不正下樑歪”。他的那些个“烂丘八″,正如老百姓骂的,“歪戴帽子斜穿衣,生就不是个好东西”。硬是把老百姓给害惨了!
常言说得好,兔子逼慌了也会咬人。
田颂尧大摆酒宴喜庆荣升,出现拉肚子的怪事,就因力有人在“挑葱卖蒜”的葱子上做了手脚,因没钱给“入城费”,就收了葱子。凡是在酒宴最后喝了葱花汤的,都把肚子给喝漏了。“做手脚”者,就是那位专治拉肚子的郎中。郎中是谁?就是去了三台北区的那位丐邦”哥佬倌”。
拉肚子事件,虽然只给了田颂尧一时的难堪,但这背后却有着波澜壮阔的故事!
正当田颂尧大做“川北王″美梦之时,活跃在三台这方士地上的中共地下组织一一三台中心县委发动群众,开展抗捐、抗粮、抗债的“三抗”斗争,取得了阶段性胜利。
龙门阵接到摆一一
川陕边区建立红色政权
中心县委配合苏区斗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