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上注册,三台事早知道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|
x
2月22日上午,人社部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202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。
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亓涛表示,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,资金在全国范围内互济余缺,有利于发挥基金的规模效应,增强支撑能力,这项工作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。
对此引发了大家的热议:养老保险全国统筹,养老金还能不能按时足额发放?中央财政补助力度会不会减小?下面就来看官方给出的答复。
一、今年1月开始 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
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上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,从县级统筹起步,逐步提高统筹层次。2020年底,各省份都实现了基金省级统筹统支,解决了省内地区间基金负担不均衡的问题。
但是,由于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,经济发展水平、人口年龄结构等存在差异,各省之间养老保险基金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,一些省份基金结余比较多。但是一些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重的省份,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比较大。
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亓涛指出,在这种情况下,需要尽快实现全国统筹,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基金。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。
■2018年7月,建立实施了基金中央调剂制度,适度均衡了省际之间养老保险基金负担,迈出了全国统筹的第一步。
■2018-2021年,中央调剂制度实施四年间,共跨省调剂资金6000多亿元,其中2021年跨省调剂的规模达到2100多亿元,有力支持了困难省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。
■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的决策部署,从今年1月开始,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。
全国统筹制度实施后,将在全国范围内对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当期余缺进行调剂,用于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,这就在制度上解决了基金的结构性矛盾问题,困难地区的养老金发放更有保障。人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全国统筹调剂资金的管理,确保基金安全、调拨顺畅。
亓涛强调↓↓↓
■全国统筹制度实施以后,将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分担机制,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不会减小,将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。在此基础上,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将更加明确,各级政府的责任都将进一步压实。
■同时,全国统筹以后,通过加强对养老保险政策、基金管理、经办服务、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统一管理,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整体保障能力,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,更好地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,为参保企业和参保人员提供更加方便、快捷的服务。
● 来源 | 劳动报、澎湃新闻客户端等 ● 整理编辑 | 周周 ● 审核 | 死跑龙套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