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

三台在线

搜索

下半年,楼市或迎“萝卜价”?央媒回应:房产走势基本清晰

  [复制链接]
Lesky 发表于 2022-6-2 20:58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三台事早知道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 |

x


经济日报5月30日报道,近日京沪广深4个一线城市房贷利率下调,北京方面,首套利率由5.15%降至5%,二套由5.65%降至5.5%,均下调15个基点;上海部分银行首套降至4.8%,二套5.5%;广州、深圳首套利率分别降至最低4.45%、4.75%,不同银行有所差别。

虽然说,房贷利率降下十几个基点,相较于百万甚至千万以上的房款,根本不足为提,但如今一线城市都出山了,意味着已经从本质上扭转了对房地产的态度,而且作为全国的风向标,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给市场填补信心。

不过,面对这样的楼市环境,很多有房者和无房人都不淡定了。这边厢,有房人担心房市如果继续下跌,手中的房子或继续贬值缩水;那边厢,无房人暗自嘀咕,连大城都要挽救了,其他小地方还有什么希望。

现如今,市场最缺乏的不仅有购买力,更多的是信心,伴随着措施利好继续冲击市场,下半年,房产走势会如何?

一方面,库存继续上升,房市或“消化不良”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截至4月末,商品房待售面积5.57亿平米,同比增长8.4%。其中,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4.8%。从概念上来讲,5.57亿平米,是商品房待售面积,指的是已经建成完工且还没卖出去房子的建筑面积。把范围扩大一些,将已经拿地未动工,还有已动工但没有拿到证的宅地也算上,数量几乎翻了几番:克而瑞报告说,截至4月末,广义库存高达383526万平米,较上月回落0.14%,同比上涨2%。


库存提升的同时,消化周期又拉长了。截至4月末,百城去化周期跳涨到了24.78个月,显著高于2021年同期水平。其中,一线增至19.56个月,二线增至23.07个月,同比涨幅均在80%以上,而三四线去化周期已达到28.15个月,同比大增123%。具体到城市更严重一些,比如广西防城港去化周期已经达到152个月,福建连江138个月,广西北海62个月。12年的房子都卖不完,试想楼市消化不良的情况可能会加剧。

另一方面,楼市继续下探,囤房客也撤退了

从4月份70城价格指数来看,新房上涨城市量18个,较上月减少11城;下跌城市47个,较上月增加9城。二手住宅方面,上涨城市15个,较上月减少6个;下跌城市50个,比上月增加5个。

可以看出,价格上涨城市降至接近2021年底的水平。需要注意的是,下跌城市增加,与城市大量挂牌二手房有关。今年以来,囤房客抛房现象逐步白热化,当前已经有11个中心城市的挂牌二手房超过10万套,比如杭州挂牌超过17万套,天津15.2万套,成都14.8万套,沈阳13.5万套,南京、苏州超过11万套,西安、广州、哈尔滨超过10万套。


楼市开始“消化不良”,新房库存直线上升,二手房也持续增多,或迎“萝卜价”?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新房不断减利销售也卖不动,二手房也难以转手呢?房说君认为,以下3个原因,引人深思。

1,高层规定,切断了房市的金融稻草

都说房产短期形势看金融,过去楼市的投资属性被无限放大,产生了泡沫性风险。对于开发商来说,拿地盖房都需要资金,企业自身为了能更好的扩大版图,在整个开发、销售环节,超70%的资金都来自于银行系统。而购房者方面,无论自住、炒作都需要银行资金的支持。这也造就了过去20年,房地产充当资金的蓄水池,银行资金助推市场上涨的事实。

当然了,这一局面也被高层看在眼中,为了抑制高涨的住房价格,2020年至2021年,央行连续两次加码“收紧房市贷款”,三道红线之后,按揭双上限袭来,直接切断了楼市的稻草。即便今年多城掀起“救市潮”,各地也是将首套、改善住房为拯救对象,可见对炒作现象一直保持制止态度。

2,城镇化超过60%,对房市驱动减弱

北师大教授董藩说,未来城市化还有15年的红利期,也就是房产价格还有继续上行的可能性,像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这样的大城市,涨到80万元/平米是可能的。虽然我们对于这一说法并不认同,但有一点必须承认,过去大量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,持续增加的住房需求给房市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,但未来是否如董教授所说,还能维持上涨态势?

在房说君看来,需要保留意见,一来是因为城镇化已经超60%,距离发达国家70%的天花板只有10多个百分点,今后进城趋势减弱,对楼市的促进作用也会削减。

再者,人口增长已经来到历史新低48万人,在各方面消费都高的大背景下,年轻人不愿意生,即便生也只是生一个,培养孩子成为栋梁。


3,人们的收入不见长:富人更富,穷人还是那么普通

据统计年鉴2021,将14亿人口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为5个级别,最低的20%平均仅为7868元。也就是说,如果一家有3口人,每个人月平均只有600多元,而次低收入人群则为16442元,月平均就1300多元。通过两组数据不难看出,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,甚至更低的人群占比最多。

这与前不久招行发布2021年度报告基本吻合,数据显示,富人占比0.07%,持有31.53%的资产,人均资产2780万元;中产占比2.05%,持有50.58%的资产,人均资产153.31万元;普通人占比97.88%,持有资产17.87%,人均资产金额为1.14万元。

房说君认为,毫不夸张地说,无论经济好或是不好,对普通人的影响都是最为明显的,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质量呈正比。经济好时,能够提高普通人的生活水平,进一步增加我们的收入,虽然不及企业大佬们更有投资理念,但起码还有赚;经济一旦减弱,像旅游、服务、房地产等很多行业都受冲击,作为普通人,拿工资、做小生意的更难了,这也就呈现出富人更富,穷人还是那么普通的现象。


房说君有话说,鉴于此种形势,房说君在此建议,买房要小心了,毕竟楼市库存高企,对于一些产业薄弱、人口外流的城市,会陷入漫漫“阴跌”路,这可能比房价下跌还要值得关注。因为大家买房的钱都是努力工作换来的,谁也不想因为按揭而降低了生活质量,而后又看到房子贬值。

所以,正如经济日报在报道里谈到的,住房需求减弱,是因为疫情影响收入下降,且房贷利率过高影响,所以从4大一线城市开始显著下调房贷利率,更好地满足居民的购房消费需求,但前提是必须围绕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目标,牢牢守住“房住不炒”定位。在房说君看来,这意味着房产走势基本明朗,对于有需求购买首套或是改善住宅来说,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选择适合的住房。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全部回复1 显示全部楼层
发表于 2022-6-3 21:25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已阅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|

本版积分规则

楼主

论坛元老

热门推荐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