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上注册,三台事早知道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|
x
《三台龙门阵》话说三台人 最优美的旋律 源于梓州大地 一一谨以此文纪念罗忠镕诞辰100周年 邹 开 歧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,我们经常在广播里或视屏上,听到或看到的交响乐巜江姐》、《保卫延安》巜在烈火中永生》《雷锋》《洪湖赤卫队》……;合唱曲 《十里长街送总理》、歌曲《山那边哟好地方》……;上世纪五十年代,获得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的民乐合奏《春江花月夜》、舞蹈音乐《孔雀舞》……,还有很多很多被誉为经典之作的交响乐。有多少人知道,这一曲又一曲穿越巴山蜀水、大江南北、海峡两岸、五洲四海的优美旋律,是出至哪一位音乐大家之手吗? 我可以告诉大家,这是出至咱们三台这方土地上的、世界知名的、被誉为泰斗级作曲家、理论家、中国音乐金钟奖“终生荣誉勋章”获得者罗忠镕之手。这一曲又一曲最优美的旋律,是源于咱们梓州大地。 今年,是罗忠镕‘诞生一百周年,北京已于去年作好了纪念活动的方案。今天的巜三台龙门阵》,将我知道的、有关他的故事分享给大家。
风华正茂逢乱世 古梓州、今三台,有一处被称为西上成都,东下万州交通要冲的无名石桥。因此桥与观音大士的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取名观音桥。早在秦汉之时,此处巳是商贸兴、人气旺的繁华之地,兴场建镇顺理成章就有了观桥镇这个地名。 观桥镇,还真是一方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。 1924年12月12日,座落在观音桥附近,背靠山、左依山、右傍山、开门就见山的罗家大院,一个新的生命从母亲的脐带分孽开来,原本是书香门第的罗家添人进口,取熔化炼制、精心铸造之意,按辈份为这个新的生命取名罗忠鎔。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罗忠镕,从他牙牙学语、开始懂事、记事的那一天开始,听得最多的,是朗朗书声;闻得最多的,是散发着墨味的书香;让他感到好奇、爰不释手的,是书斋里的文房四宝。 当年观音桥罗家,不仅是书香门第,且富甲一方。罗家大院的书,可香万家;罗家大院的人,讲的是“道德”,说的是“仁义”,“财″虽“大”而“气"不“粗”。 忠镕还在幼儿时期,毌亲教他诵读唐诗,常常带他走出罗家大院,品读大自然之美。间或还冒着炎天暑热去野外田间,体会农夫们“荷锄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”的耕作情景。有时也去池塘,欣赏“鹅鵝鹅,曲项向天歌……”的诗情画意。 年纪幼小的罗忠镕对婚庆的锣鼓锁呐声特别敏感,凡听到响动,就拉着毌亲到屋外观看。罗忠镕还是听着家乡石匠的开山号子声、放牛娃儿的山歌声、田野里的䒵草锣鼓声、大自然的风雨声、观音桥下小溪里的流水声一天天长大的。 忠镕在家启蒙读私塾,就显露出才思敏捷的天赋。刚满十二岁,为了让他接受新学,就离家进县城读小学。 1938年至1942年,风华正茂的罗忠鎔就读于县立初中十五班和省高中十三班。 没曾想,抗日的烽火在这座后方小城熊熊燃起。 这四年当中,罗忠镕不仅仅在学校里学到了知识,更重要的是,社会这所大学校,让罗忠镕长了见识,成就了他的辉煌人生! 这四年,在有着辉煌历史的潼川古城,发生了一系列惊心动魄、关系着民族危亡、国家命运的大事。 1938年,东北大学内迁三台,这群来自白山黑水的师生,在国破家亡的特定历史环境中,自觉地成为宣传抗日救亡的主力军。他们以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讲述沦陷区人民的悲惨生活,控诉日本鬼子烧杀淫掠的滔天罪行。字字血,声声泪,高亢悲愤的演讲,让身居大后方的罗忠镕,方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这场侵华战争,巳经危及到民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安危。 紧接着,三台县成立了抗日救亡总动员委员会,罗忠镕作为在校中学生,在中山公园参加了成立大会,方知爱国保家,人人有责。 1939年,中共川康特委派员来三台建立三台特別支部。罗忠镕所在的学校,已经有了革命的星星之火。全校师生参与的5000余人在中山公园公祭抗日阵亡将士及死难同胞,激起了罗忠镕心中的国仇家恨。 1940年、1941年,日本飞机两次轰炸三台,伤亡30O余人,让罗忠镕亲眼目睹、亲身感受到了日本鬼子侵我中华的血腥罪行。 1942年,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四川分会在三台成立。沦陷区失学青年大批流入四川,教育部在三台成立国立十八中。 作为大后方的文化古城,已成为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。进入中学时代的罗忠熔,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,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这一场事关民族危亡的抗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