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台龙门阵》
最优美的旋律 源于梓州大地(2)
邹 开 歧
生逢乱世遇贵人
罗忠镕不仅天姿聪慧,且勤奋好学,更让人称奇的是,从小对音乐和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。读小学和初中那些年,除了学好各门功课,就把课余时间用在绘画写生、唱歌的活动中。
这期间与家住本县三元乡的同窗邓禹平交往频繁。
邓禹平何许人也?
由他作词的《高山青》这首歌曲巳在海内外传唱70余年,已成为中国台湾的招牌歌。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,就能听到传唱“高山青,涧水蓝……”的歌声。
罗忠镕在中学时代,每到课余时间,同邓禹平就像一对情同手脚的亲兄弟,一起阅读文学书刊,一起吟诗作画,一起学唱抗日歌曲,一起排练文艺节目,一起参加抗日宣传,一起参加文艺演出,一起……。
在当时的学校里,老师和同学为之叹服的,是罗忠镕与邓禹平在校园里率先办起了宣传抗日救国的墙报。而且是每周一期。编、写、画,包括墙报张贴,全是他俩一手操办。刊载的抗战诗文,老师和同学看了,无不竖起大指胟表示称赞。
罗忠鎔热爱音乐,不只是唱唱歌,弹弹琴,而是倾情于音乐这门学问。当他得知有两位音乐家主编了一本杂志叫《新音乐》,就想尽千方百计,人托人,费了很多周折,总算订阅到了这本音乐杂志。这在当时的川北县城,算得上“大海里捞针”的稀罕之物。
在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中,当时三台城內各学校都有自己的歌咏队。罗忠镕在学校的歌咏队里,经常去校外教唱《流亡三部曲》《义勇军进行曲》 《黄河大合唱》
《松花江上》《长城谣》等抗日歌曲。在这些活动中,罗忠镕虽不是主角,但他乐于参与。
让罗忠镕大开眼界的是,内迁三台的东北大学师生,组织的抗日剧社排演的巜木兰从军》《放下你的鞭子》;东北大学实验剧团在县城华光庙上演的《北京人》《日出》《祖国在召唤》《国家至上》等剧目,不仅让罗忠镕大饱眼福,而且像磁石一样,将他引向了更高的艺术殿堂。
这期间,罗忠镕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同时,课余时间除了吃饭睡觉,他都同邓禹平一起,参加各种门类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,虽然做的都是一些杂务小事,其目的是将自己融入到音乐这个艺术领域中来。
在人们的心目中,罗忠镕是一位言语不多,手脚麻利,行事稳重的小伙子。特别是他不声不响地就来了,悄无声息地就把事情做了,做完事情打个招呼就默默无闻地走了,很让人喜欢。
罗忠镕能进入音乐艺术的殿堂进行修炼和深造,成就他的音乐事业,还得益于他有一位爱他、知他而助他,且思想开明、有胆有识的好毌亲。
1942年春天,还未满十八岁的罗忠镕,在毌亲的阿护和支持下,冲破家庭的束缚,放弃仕途的竞争,拒绝商海的吸引,带着一把从寄卖店买来的旧提琴,第一次进入省会成都,报考四川省艺术专科学校。
真是啊,吉人自有天相。
在四川省艺术专科学校,遇见了家乡人,曾留学法国、省艺专音乐科创始人、音乐教育家、作曲家许可经。
龙门阵接到摆一一
“一炮打响"处女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