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台龙门阵》潼川古城风云录(5)
邹 开 歧
明争暗斗夺地盘
不择手段玩心计
田颂尧拍桌子,不是想将拉肚子乱了军营的事儿一抓到底,弄个水落石出。而是想到了比拉肚子还重要的大事……
田颂尧想的是“拉肚子”事件,只是个信号。让他清醒白醒地知道了军长这顶帽儿来之不易,保住军长这顶帽儿,稳稳实实地坐在军长这个宝座之上,往目己口袋里捞钱才是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。
什么事儿都有个来龙去脉,今天的龙门阵,得从“田冬瓜”这个名儿的来龙去脉说起。为什么一个与军戈铁马相伴的七尺男儿田颂尧,居然成了一条“冬瓜”?
这龙门阵就得从一门心思要当“四川王”的杨森说起。
话说杨森在这场狗咬狗的军阀混战中,攻下三台之后,并不想就此罢休。他要集中兵力追击熊克武,不能让熊克武有喘息之机。
田颂尧却有自己的如意算盘,他以巩固川西北地盘为理由,不参与杨森追击熊克武的战事,实则驻扎、屯基于三台周围十余县,意在保存实力,伺机扩充自己的地盘。虽然弄了个川西北屯殖总司令的头銜,但比起一军之长的身份就差远了。
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,田颂尧就开始了他的戌马生涯,常年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熬日度月,等于在血盆里抓饭吃。同他一起毕业于保定军校的刘文辉、邓锡候都比他混得好。刘文辉于军、政、商于一体,称为四川军的一条“金龙”,邓锡候则称为“水龙”,又叫“水晶猴子”。而他田颂尧还仅仅是二十一师的师长。
当一、二军之战结束,熊克武率领第一军退出四川境内之后,被称为四川军阀中一条“烂龙”的杨森,不仅顺利地占领了成都,还揽上了督理四川军务之大权。田颂尧這根“冬瓜”,又乘机滚向了杨森一边,还成为杨森管理四川军务的一名邦办。
田颂尧为了打好自己的如意算盘,第一步是委任地方官吏,改组行政区划。在三台设置9区28乡49个团练,103保。紧接着,将公馆置于三台县城老西街(今县粮食局处),军部设在杜甫草堂(今三台中学)内,并将家眷从简阳接来三台,将其弟田泽浮委以三台城卫戌司令之职。
民间有句俗话,“运气来了,山都挡不住”。
杨森发动了一场统一之战,皆因军阀之间貌合而神离,结果是杨森惨遭失败,田颂尧不但不伸手拉杨森一把,反而不顾情面地收编了杨森部队第八师的两个团及骑兵团的部队,并顺势占据所住绵阳附近的地盘。
田颂尧虽然是根“冬瓜”,却颇有心计。为了他的錦绣前程,在上海、武汉等大城市及其政治、军事中心都安置了他的耳目,美其明曰“代表”。
他派驻武汉的代表王亚特,是一位极其精明能干的人物。田颂尧安排他通过保定军校的同学关係,向北伐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频繁接触,又由邓演达从中撮合,经武汉国民政府委任田颂尧为二十九军军长。
田颂尧想的是,既然坐上了军长的位置,就得有军长的威风……
也许是田颂尧坐镇三台称王称霸,惹怒了老天爷。刚刚熬过久旱不雨,紧接着又是暴雨成灾。涪、凯两江突发大水,三台县城东门进水,不少居民的房舍被来势凶猛的洪水洗劫,居然使田颂尧的军部也遭洪水袭击。
面对这场洪水给三台县城带来的灾难,田颂尧却不闻不问,他想的是扩充实力,巩固地盘,稳坐军长这个“钓魚台”。
龙门阵接到摆一一
田颂尧横征暴敛
老百姓苦不堪言